中國傳統音樂-阮咸
  • 專輯名稱:《攬月入懷》謝聲驛
  • 專輯編號:RRSQ-1077
  • 藝術家:謝聲驛-嶺南阮咸大師
  • 音樂風格:中國傳統音樂-阮咸
  • 唱片公司:紅音堂(國際)唱片
相關格式的產品购买
曲目名称
下载
下载曲目名稱 藝術家 時間 試聽
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項目,嶺南聲音檔案。

攬月入懷 ——當阮咸遇上胡琴

  謝聲驛,國樂界嶺南傑出的阮咸(簡稱:“阮”)名家,其技藝廣博而精湛。古今中外,南北西東,各種音樂風格無不通曉,最為擅長的當數號稱“嶺南三韻”(包括了潮樂、漢調與廣東音樂三大樂種)的阮咸演繹。此盤天碟的出版,匯萃了聲驛多年來積累的阮樂藝術精品,呈現出對“嶺南三韻”的最新演繹成果。可喜,可賀!

 

  眾所周知,廣東音樂歷經百餘年的發展,其合奏形式基本定型為採用高胡、揚琴、秦琴、椰胡與洞簫五種樂器,俗稱“五架頭”。在獨奏方面,則多採用高胡、揚琴、琵琶等,秦琴獨奏則較為罕見。秦琴是從阮中派生出的樂器,很有特色,但不及阮的表現力更寬廣、更豐富。如今,許多“五架頭”組合中,已將中阮取代了秦琴,使中阮能夠在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聲驛可謂是在“五架頭”中發揮中阮所長最為突出的一位。更可貴的是,聲驛將“嶺南三韻”中許多經典曲目創新性地改編和演繹為中阮獨奏、中阮與高胡、中阮與二胡、大阮與二胡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使阮堂而皇之地擔當其主角,這就為阮樂藝術領域又開拓出了一片新天地;也是繼林吉良、寧勇、劉星三位阮樂名家所創立的民族情韻風格、長安風格、現代風格之後,又增添了新的“嶺南風格”。此種特色鮮明、清麗飄逸、美輪美奐、雅俗共賞的南國之音令聆聽者陶醉,更令習阮者喜愛。

 

  這些創新性的嶺南風格阮曲,無論在藝術性還是技術性方面均屬上乘,聲驛計劃在音響出版之後再將樂譜結集出版,為阮樂教學與藝術實踐提供新的教材。

 

  深信,聲驛所作出的貢獻必將在阮樂藝術事業發展進程中閃爍出令人矚目的亮點!

 

寧勇(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2017年5月8日於華南師大


專輯曲目:

壹 大阮與二胡  平湖秋月 編曲:張耀樞 謝聲驛

  根據呂文成同名樂曲改編       CN-F18-17-02508

貳 中阮獨奏   倒垂簾 編曲:謝聲驛

  根據嚴老烈同名樂曲改編       CN-F18-17-02511

叁 中阮與高胡  連環扣遐思 改編:謝聲驛 郭蔚之

  根據張耀樞《連環扣隨想》改編創作    CN-F18-17-02507

肆 中阮獨奏   柳青娘 編曲:謝聲驛

  根據潮州弦詩樂活五調改編      CN-F18-17-02509

伍 中阮獨奏   雪雁南飛 改編:顧冠仁

  根據漢樂箏曲改編          CN-F18-17-02512

陸 中阮獨奏   出水蓮 編曲:謝聲驛

  根據潮州箏曲改編          CN-F18-17-02514

柒 中阮獨奏   一點金 移植:謝聲驛

  根據漢樂箏曲移植          CN-F18-17-02510

捌 中阮與二胡  昭君隨想曲 編曲:謝聲驛 張耀樞

  根據王培瑜 謝聲驛

  改編《昭君怨》重新整理編配     CN-F18-17-02513


聲驛小傳

 

  聲驛者,姓謝氏,乃國樂界嶺南阮咸名家也。年幼隨兄長習藝,年少即開始職業樂手生涯。上世紀七十年代入室名師李庭輝樂府;後又獲劉天一、朱海二大師之悉心栽培獎掖,德藝茁壯成長,與蘭齋、李揚義(旅美)聯盟號稱“吹、拉、彈三傑”飲譽羊城樂壇;八十年代初晉京,師從三弦名家周潤明,遂具南北琴藝於一身而再度彰顯樂壇。

 

  謝先生撫琴擅粵潮土風、華音漢調,技巧波詭雲譎,風格異彩紛呈;而坊間弄琴炫酷,飆車時速之掌故趣事亦時有所聞:2014“珠江之春”音樂會籌劃之際,作曲家王丹紅為其度身定做之琵琶中阮與樂隊《雨中行街》練排間,阮solo段落速度高達每分鐘200拍之上,直接挑戰琴魔帕格尼尼極速之傳奇,令同行歎為觀止,驚呼之為“彈撥精靈”;而音樂“鬼才”之稱謂,卻是當年結Bands玩Pop任吉他手時,樂友對其褒獎溢美引以為標籤之辭。

 

  聲驛睿智聰慧而勤勉好學,善於融會貫通且博聞強記。近年更是執著於粵潮土風、華音漢調,乃至癡迷成性。廣東音樂國級傳承人湯凱旋及潮樂名家王培瑜,均與之有“高山流水”之遇,惺惺相惜之交;中國阮咸大師寧勇先生與其亦有授業解惑之情,“吃茶悟道”之誼。聲驛於是乎聚精華集大成,思廣益而采眾長;藝海無涯,行者無疆;瀝血墍次,終成正果。

 

  而今呈於諸君面前,令人一新耳目者也,乃大碟《攬月入懷》。素有“嶺南三韻”雅稱之粵音潮調、客漢古樂,皆凝結蘊含其中,華彩盛放。大碟阮咸作主而胡琴為賓,此舉可謂開南國樂苑奇葩之先,鬥國樂芳華之豔矣!藝術智慧可敬可嘉。碟中既有大氣恢宏、沉鬱激越如《昭君隨想曲》《連環扣遐思》者,亦有清麗悠遠、綿柔婉約若《出水蓮》《平湖秋月》《雪雁南飛》然。個中或嘈切錯落或抑揚頓挫、或冰弦三疊或飛泉凝絕,一招一式,無不盡顯其智者慧根之深厚,唯美詮釋之功力也。

 

  聆聽謝先生其阮咸彈撥,感而發之,曰:如皎月,似清泉;見金戈,聞鐵馬。正所謂:點則空靈有致,挑則輕盈巧細;輪則剔透玲瓏,掃則風卷南北西東。

 

    美哉!斯聲;

  美哉乎!聲驛。

 

 

 

 

謝聲驛(藝術簡介)

 

  謝聲驛,1957年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從小熱愛音樂,跟隨家兄習琴。1974年考進廣東音樂曲藝團樂隊,得到劉天一、朱海二位大師之悉心栽培教導。1980年被該團送往北京廣播事業局文工團深造,跟隨三弦演奏大師周潤明先生學習大三弦。近年更有幸獲得潮汕著名傳統音樂家王培瑜、廣東音樂國家級傳承人湯凱旋和被譽為中國最負盛名的阮琴大師寧勇的悉心指導。十幾年來致力於阮咸的學習和研究,並以阮的獨奏、重奏、伴奏及合奏等各種形式參加多次重大演出和交流活動。先後應中國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中央民族樂團、廣東民族樂團、汕頭市潮州音樂團、廣州市亞運會組委宣傳部、泰中藝術交流中心等單位邀請,多次前往北京、四川、香港、東南亞、歐洲、大洋洲等地參加藝術交流和巡迴演出。

 

  2010年,接受汕頭市廣播電視臺採訪並現場演奏,由該臺“新聞之聲”製作並播出專題節目《攬月入懷聽阮音—訪中阮演奏家謝聲驛》。2013年分別以“硬弓”組合和“弦詩細樂”組合參加中國民族器樂民間組合展演,榮獲演奏獎。2014年與潮汕著名傳統音樂家王培瑜連袂錄製出版潮州弦詩細樂《雪雁南飛》,並成功舉辦“嶺南弦詩細樂”專場音樂會。2015年被北京廣東音樂聯誼會特邀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參加(京、津、穗、港)粵樂名家連袂演出。2016年3月應古箏大師饒寧新先生邀請,前往香港參加嶺南樂風系列“客家古箏”音樂會;同時又應王培瑜先生之邀,參加該系列的“弦詩細樂”音樂會,均取得圓滿成功,獲得廣泛好評。

 

  本人現為國家二級演奏員。廣東音樂曲藝團獨奏演員,中國民族文化研究會研究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音樂藝術中心理事。曾任《中國民族文化大辭典》(中國文聯出版社)副編輯。榮獲第三屆中國民族文化創新成果獎一等獎及“2012年度民族文化影響力人物”榮譽稱號。

 

  2007年錄製了個人中阮專輯《劍器》,作為中國首張中阮獨奏發燒碟,由九洲音像出版社出版,廣東伯樂影視文化傳播公司發行。發表的主要論文有《談阮的歷史演變與發展前景》(《中國民族文化大辭典》2012年出版),《改編古曲“昭君怨”,探索潮樂創新路》(《藝術教育》2010年第九期)。本人演奏中阮的音頻數據被用於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傳統樂器聲樂測量及頻譜分析》並收入《中國傳統樂器數典集成》和《中國傳統樂器聲學資料庫》,為此獲得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頒發的證書(證書編號:2013FY114800)。


相關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