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AGE 新民樂
  • 專輯名稱:傾國傾城-二胡協奏曲
  • 專輯編號:RR K2HD 1004
  • 藝術家:鄧偉標作品/二胡:黃江琴
  • 音樂風格:NEW AGE 新民樂
  • 唱片公司:紅音堂(國際)唱片
相關格式的產品购买
曲目名称
下载
下载曲目名稱 藝術家 時間 試聽
壯美古情牽,縈繞交響間,以經典絕美的姿態,慰藉和歌頌一個個淒美的愛情故事,讓靈魂飛翔在無限的音樂空間,任憑管弦的花瓣如雨般落下。

2011年獲十大發燒唱片獎

2011年獲十大發燒唱片獎榮獲作曲獎

2011年獲華語金曲獎榮獲NEW AGE專輯

2011年獲華語金曲獎榮獲作曲人提名

2011年獲華語金曲獎榮獲編曲人提名

2011年獲華語金曲獎榮獲製作人提名

2011年獲華語金曲獎榮獲錄音師提名

2011年獲華語金曲獎榮獲封套設計

2011年獲華語金曲獎榮獲民樂專輯提名

2011年獲榮獲唱片榜2011年度十大唱片


在聲音的世界裏 聽愛情飛舞

【一】

  二十年前,我在廣州的沙河頂一帶和鄧偉標一起唱歌寫歌,為我們的青春歲月寫下過值得回憶的許多樂章。我們一直認為,流行文化並不僅僅是淺薄的、表面的、甜膩的、簡陋的代名詞,同時也不是過度包裝的、華而不實的、濫俗的貨色。       

    後來的我們,在流行音樂的泥潭裏摸爬滾打,分分合合十幾年;我一直堅持自己的填詞人生涯別無旁顧,鄧偉標卻一度對流行音樂意冷心灰,他寫武俠小說、搞網站、做廣告、開農場,出國工作與求學,可謂品味人生縱橫商海,對他今後用純音樂透視人心,積累了豐富的生命經驗。 

 

【二】

    2005年回歸音樂創作的鄧偉標,讓我刮目相看。這幾年的沉潛思考和大量讀書,讓他的音樂創作視野寬闊而不失優美的旋律。他的音樂創作路徑,不是僅僅限於流行歌曲的寫作,而是把創作的重點,基本上轉移到新世紀音樂的創作上來。他注重的是音樂與社會、音樂與人心之間的誠實對話與互動;他的創作才華,在音樂想像和個人性情以及文學性的完美結合中顯露出來。他創作的《空》、《色》、《千江匯流》、《紅樓十二釵》、《古城今昔》等純音樂作品,創造了他自己的音樂版圖,在華語音樂中找到了自己的獨特位置。他在對古今中外浩瀚的音樂作品的謙虛傾聽中,對世相人心的敏感體驗後,選擇了這條重返音樂現場的創作方法。他即將正式出版的這張音樂專輯《傾國傾城》,更是給人黃鐘大呂醍醐灌頂的洞徹感,並把豐富的中國歷史文化知識與故事用音樂表達出來,成為用音樂記錄歷史參與時代進程的音樂家和思想者之一。鄧偉標的創作,表明他是一個眼光敏銳、心靈敏感的音樂家,他的音樂,有著細膩的敘事,深厚的感情,許多音樂作品書寫了自己的心靈軌跡:在冥想與安慰、沉靜與內斂的音樂中,卻不乏對當代人浮躁心態的銳利解剖;他善於撫慰當代人靈魂深處的隱痛,並能為自己的創作找到一個又一個新的靈感泉源。他的新世紀音樂創作前期或是空靈而優雅,或是電子的詩情和冷靜,但都體現了他對人情世事的省察和對環境惡化的關注以及對家園情懷的認同;可以說,他希望用自己的創作,表明一個音樂家的一種責任和誠意,為歷史留存音樂的記憶,為記憶補上旋律和美妙的想像空間;而近期他關注古典愛情並以此為題材創作的《傾國傾城》,則把我們帶進視野更為寬闊的天地,他懷著深沉而狂野的創作激情,希望用自己的音樂尋找並表達一種橫跨古今不分東西的生命力量和深邃思考,用旋律探索愛情故事後面無法言說不可捉摸的生命節奏與旋律,可以說,鄧偉標近期的新世紀音樂創作,大大拓展了他作為一個原來歌曲寫作者的疆域,給自己營造了生命的新的可能性和複雜性。

 

【三】

    在這張《傾國傾城》專輯中,我聽到了一個中國作曲家用自己豐沛的創作激情和誠摯沉靜的心靈碰撞後發出的聲音。其實,所有的音樂創作問題都是心的問題:是否能夠沉下心來,靜下心來,慢下心來,讓自己的心豐潤、敏銳、淳樸、深刻,從而營造自己獨特的氣場和氣韻,讓自己的寫作具備心靈的力度,這才是在這個浮躁喧囂的商業社會突圍而出的致命問題。值得慶倖的是,鄧偉標就擁有這樣一顆沉靜思考的心。

    我在《傾國傾城》中依稀見到了鄧偉標近幾年努力的初步成果。他對這六個愛情故事充滿神往,因此萌發了用六段樂曲表達自己對千古愛情的致敬與緬懷之情。在《丹鳳求凰》和《夢斷霓裳》中,他用鋼琴、古琴、二胡、中阮、洞簫、合成器採樣音色等等讓我們夢回漢唐的氣象萬千的森嚴世界,讓我們體驗皇權貴族的奢靡愛情,那些已經只能在電視劇裏面看到的仿製的金鑾殿、回廊、車馬、金銀器皿;那些宮牆邊柳樹下的愛情的呼吸與脈搏,都在音樂裏面復活,充滿聲音、色彩、味道向我們撲面而來;在他的音樂裏面,私奔的愛情還是愛情,夢斷的愛情依然鮮活!我們夢回漢唐,看見花飛漫天的“霓裳羽衣”舞,聽見古雅莊嚴的“鳳求凰”曲子,以及私奔的夜晚,蒼涼的黃昏,時光倒流,音樂復活了記憶與歷史,生命與愛情。

    也許是這幾年的潛心苦讀,使鄧偉標的創作一直有一種文化自覺的眼光:即追求創作的深度與廣度。在《寒夜泣箋》、《苦守寒窯》和《紅顏薄命》中,他充分利用粵劇、古典詩詞、文學傳說等等作為音樂敘事的資源,採用非常現代的手法來進行音樂融合,收到了令人驚喜的效果;他的音樂敘事新穎、果敢,該放就放該收就收,不在乎樂曲的長短,只在乎氣氛的營造;熱烈或溫情、隱忍或放肆、粗狂或典雅,都視乎故事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手法與樂器;只要是體現鮮活生命的燦爛與悲情的、溫馨與浪漫的、舒展與苦悶的,都在他的關注範圍內,他讓我們聽到不同的人生風貌,看到在時光的飛旋中變幻的不老的愛情容顏。

       當然,風花雪月只是人生的一面,當愛情與權力、愛情與國家命運、乾坤轉移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會聽見愛情的卑微與個體生命的渺小。《西施情殤》就是對一個大時代下無力的無奈的美麗女子的傷懷和讚歌。大型交響音樂與二胡的完美音樂敘事,讓鄧偉標的音樂語言密實堅韌而細節豐滿,旋律更是婉轉曲折而富有歷史的痛感;據說《西施情殤》可以把一個並不太瞭解歷史背景故事的現代時尚女孩聽哭了,可見樂曲感人的藝術魅力;其實,《傾國傾城》中許多曲子都有這種感人淚下的魅力。

 

【四】

    我知道鄧偉標對中國現代歷史的發展與進程進行了深入研讀,我也經常興致勃勃和他討論這方面的問題。他還有無數的野心勃勃的創作計畫,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他還會有一些驚人之舉。我希望他能繼續以一顆平常的溫潤之心,繼續用音樂去描繪無數平凡而微小的靈魂,去理解生命的豐富與坎坷,去傾聽來自世界和人心的細微聲音,成為一個有自我強烈風格的作曲家。

    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的新世界,我們的新音樂已經落後太久了;我想對鄧偉標說的是:繼續敬畏,繼續謙卑,寫出人心的大愛,譜出人性的光輝,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需要唱的歌還有很多很多!

                                                                                             

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協會副秘書長 李廣平

2010年4月5日於北京方莊芳群園


專輯曲目:

01..西施情殤 第一節:序曲

  Tragic Love Story of Xishi And Fan Li  The first section: Overture

02..西施情殤 第二節:驚變

  Tragic Love Story of Xishi And Fan Li  The second section: Startled changes 

03..西施情殤 第三節:醒悟

  Tragic Love Story of Xishi And Fan Li  The third section: Awakening 

04..西施情殤 第四節:祭舞

  Tragic Love Story of Xishi And Fan Li  The fourth section: Offers a sacrifice to the dance 

05..西施情殤 第五節:結局

  Tragic Love Story of Xishi And Fan Li  The fifth section: Ending    

06..夢斷霓裳  楊玉環與李隆基

  The Dream Breaks the Song Of Rainbow Skirt

  Li Longji and Yang Yuhuan

07..苦守寒窯:薛平貴與王寶釧

  Abide in Poor Home

  Xue Pinggui and Wang Baochuan

08..丹鳳求凰: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The Phoenix Seeks His Mate

  Sima Xiangru and Zhuo Wenjun

09..殘夜泣箋: 陸遊與唐婉

  Wept In Night Residual

  Lu You and Tang Wan

10..紅顏薄命:趙象與步非煙

  Beautiful Women Suffered A Bad Fate

  Zhao Xiang and Bu Feiyan 


鄧偉標  作曲家    

中國民族融合音樂的先行者

 

     2005年開始從事中國民族融合音樂創作、製作以來,  相繼出版了大 量深受聽眾喜愛的音樂作品專輯《空》、《千江匯流》、《古城今昔》、《紅樓十二釵》、《新世紀粵曲I》、《色》、《西施情殤》、《寒風鎮—電影原聲大碟》、《瑩瑩花語》、《金色管弦》等。他所創作的多張音樂作品專輯,獲得了廣泛的聽眾支持。

    他一直堅持多風格類型音樂的融合探索,為人類未來音樂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借鑒,並在協調藝術創新、音響品質與市場需求三方面,鄧偉標做到了相對較好的平衡。

    在《傾國傾城》的創作中,鄧偉標依然大量使用古今中外各種不同素材的融合,將唐代樂隊曲“霓裳羽衣曲”、漢代古琴曲“鳳求凰”、粵劇唱段“殘夜泣箋”等古老音樂元素與現代西方和聲思維完美結合,體現出高超的作曲技巧與深厚的文學修養,創造出獨  立而新穎的音樂作品。

而在音響上,《傾國傾城》的錄音也有著傑出的貢獻。嶺南派古琴大師謝導秀先生的古琴演奏韻味古樸,質感清晰鬆弛,細緻如絲;而“夢斷霓裳”中的二胡群奏在協和度與音準方面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諧群感,二胡群奏中令音樂家們擔心的“音色協調”與“音準”在此獲得了完美的解決;中阮的音色扎實渾厚,揉弦細膩而有餘韻,在類似弗朗明哥節奏的音型流動中這件不常被應用的古典中國樂器獲得了新的生命色彩;而打擊樂方面鄧偉標將大量中國打擊樂與西方打擊樂混合應用,在澎湃的動態中營造出新穎而獨特的音色,剛毅而又風情萬種。



相關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