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音樂
![]() |
![]() |
藝術家 | 時間 | 試聽 |
---|
緣起
瑟瑟江天,煙雨濛濛,長汀水榭,花葉紛飛。古樂聲裡音容淡,草樹堤邊萬年消。
為您揭開華夏文明古國音樂的神秘面紗,見證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錄音製作,數十位國手大家合璧聯袂嘔心瀝血製作,一統中國音樂之精華 開創無限發燒新視野。
『國樂寶典』系列唱片為當年才有模擬錄音技術的開盤母帶進行高動態多細節的頂級重製;以中國傳統樂器為主奏樂器,中西結合,國樂交響化的整體編曲配樂風格,使得原本傳統的民族音樂呈現出恢弘景致。『國樂寶典』全套系列唱片,由國樂大師朱昌耀、俞遜發、陸春齡、王次恒、劉德海、任同祥、蘇宇虹等領銜;由中國江蘇省民族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等頂級樂團共同協奏中國古今民樂中流傳千古、聲勢赫赫的民樂華章,實為中樂大餐。為尊重當年錄音質量、不修飾、不增加聲音內容、力求做到全部原音重現。製作商採用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A/D數字轉換,盡可能的將那最原汁原味的美好聲音還原到極致。簡單地說,它的精神就是保證『原音重現』。在母帶的處理上,我們的製作群這次特別邀請了德國金耳朵工作室的首席錄音師來進行。耗盡心血將這些技術提高到能將聲音鮮活地保存到CD的水準上。以發燒天碟的高標準要求進行後期錄音製作,可徹底測試音響器材的真正實力。清晰透明的音場感,每一件樂器的音色精細無疑和像真的效果,均是錄音的優點。
德國錄音室找到辦法從空氣中捕捉到歷史上的演奏。監聽這全套CD時,我們將它與原先早期版本做了比較。此次CD的動態與細節都比早期版本更好尤其是在動態方面,CD表現的更直接明快,給人一種聆聽錄音室母帶般的快感,之前製作的這全套老CD有一種特殊粗獷的氣氛,而此次CD在重製母盤後,則比較乾淨,溫暖柔和而不失細節。感謝二十一世界的科技,感謝它讓我們重溫最原汁原味的二十世紀最佳的錄音;感謝投資方對這整套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進行搶救性的製作,在時隔這麼多年的今天讓我們再次聽到這麼傳真、這麼幸福的聲音。
歷史就是記憶,而記憶是需要某些容器和觸發物的。全套民樂的錄製,曲曲皆精彩,無一不是新中國音樂史上最偉大的製作。大師們的演奏勁力充沛,指腕柔韌,演奏一氣呵成。琴音清悅圓潤,樂聲飄逸跌蕩,韻味悠長,絕對是不可多得的演錄和試音天碟,極具收藏價值。
專輯曲目:
01.無錫景 Sight of Wuxi 二胡 05’12”
江蘇民歌 編曲/演奏:朱昌耀
02.高山流水 Fiowing Water 古箏 05’51”
古曲 演奏:蘇宇虹
03.江南三月 March of the Southern China 合奏 05’22”
江南民間樂曲 編配:朱昌耀 王愛康
04.姑蘇行 Journey to Gusu 笛子 04’17”
作曲:江先渭 演奏:俞遜發
05.春雨 Spring Rain 琵琶 06’26”
作曲:朱毅、文博 配器:朱昌耀、王愛康 演奏劉石
06.春到沂河 Spring Comes to Yihe River 柳琴 05’08”
作曲:王惠然 演奏:花小榮
07.山寨風情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of the village 13’36”
作曲:吳曉平 合奏
08.春到湘江 Spring Comes To Xiang River 竹笛 05’42”
作曲:寧保生 演奏:王鍵
09.太湖泛舟 Go Boating On The Tai Lake 合奏 05’16”
作曲:朱昌耀 配器:王愛康
10.西湖春曉 Early Spring On The West Lake 笛子 04’48”
作曲/演奏:詹永明
11.漓江素描 Line Drawing Of Li River 揚琴 10’15”
作曲:陳大偉 主奏:王文禮
12.山村小景 Sight Of The Mountain Village 二胡 03’53”
作曲:陳耀星 配器:楊春林 演奏:朱昌耀
中國江蘇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
江蘇省歌舞劇院民樂團即江蘇省歌舞團民族樂隊,現為江蘇省演藝集團民族樂團,成立於中國古城南京,現已有50多年的歷史。
藝術總監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朱昌耀擔任;常任指揮由團長、作曲家王愛康擔任。其隸屬的江蘇省歌舞劇院是中國省一級大型音樂、舞蹈表演藝術團體,自1956年建立以來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劇院下屬歌劇團、舞劇團、交響樂團、民族樂團、評彈團等五個藝術團及業務機構,共有演職員四百餘人。
樂隊指揮朱昌耀是該歌舞團的副團長,他的二胡技藝精湛,作曲在全國多次獲獎,指揮富有感染力,風格、韻味考究、新穎,是一位前途無量的青年藝術家。該樂隊擁有全國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出身道士的洞簫、笛演奏家楊霞岐等。後起之秀,也正在脫穎而出。
江蘇省演藝集團民族樂團除了演出於國內許多城市、完成許多重大演出外,還以其強大的實力援助其他藝術團體完成了許多地方政府舉辦的和各類企業冠名的演出活動。樂團先後與海內外數十位著名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和音樂團體成功合作過。其中包括劉文金、周成龍、張曉峰、夏飛雲、瞿春泉、王永吉、閔惠芬、陳耀星、鄧建棟、宋飛、周維、趙寒陽、陳軍、吳玉霞、陸春齡、俞遜發、張維良、黃安源、王正平、鄭朝吉、陳中申等。並出訪了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法國、瑞士、義大利、丹麥、馬爾他、日本、新加坡、捷克、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土庫曼斯坦、馬其頓、朝鮮、韓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廣獲國內外聽眾的讚譽,對傳播中國優秀文化作出了貢獻。
多年的藝術生涯使江蘇省演藝集團民族樂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滋潤著它,在如詩似畫的江南山水的陶冶中,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江南民間音樂的委婉、秀麗,北方民間音樂的豪放、熱情,廣東音樂的活潑、流暢,它都能得心應手,並具有一種朝氣蓬勃的氣質。樂團身居江南水鄉,故尤其擅長演奏委婉秀麗的江南音樂,也能演奏優美動聽的廣東音樂和粗獷豪放的北方音樂。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樂團造就了一批藝術人才,如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朱昌耀,作曲家、指揮家王愛康,青年二胡演奏家召喚、李陽,笛子演奏家楊霞岐、王鍵,揚琴演奏家奚文、翟旻,打擊樂演奏家朱傑文等。同時保留了一批在全省、全國獲獎或久演不衰的民族器樂作品,如:『姑蘇情』『蘇南小調』『竹歌』『楊柳青青』『江南春色』『楓橋夜泊』『烽火臺』『梅花吟』『棲霞鐘鼓』『八段景』『春江花月夜』等。
近年來,樂團錄製了數十張鐳射唱片在國內外出版、發行,其中有很多是樂團優秀保留曲目,在這些鐳射唱片中,始終體現出了身處江南水鄉的樂團表達柔美細膩感情風格的把握能力,為海內外為廣大聽眾所矚目,為同行和專家們所稱道。